2009年5月27日

传统教育pk现代教育 之 我问我答

我的中文写作水平是越来越差,各位请轻拍。

Q:什么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?
A:其实这两个名称都“名不副实”,但是却明明白白的让我们理解。
传统教育指的应该是近20年来愈演愈烈的“应试教育”和“压迫教育”,是“现代”的产物。
现代教育指的是其反面,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,尝试移植西方的教育学理论和实践到本土,虽然有些理论是非常的“传统”。

Q: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或者动机是什么?
A:升学,找工,出国,快乐人生,自由?这些都只是在某些阶段的短期目标,并不是教育的目的。
每一个独立的人生于这个世上,乃是有其独立的个体意义,也有其社会、群体的意义。(这是哲学家的问题。)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能力实现他/她的人生意义。
这样说,也许太空乏,但是你如果可以接受的话,就意味着:
1.孩子(受教育者)是独立于你的个体。
2.你只是一个帮助者,一个管家,不是拥有者。
3.孩子有他/她的鉴别,接受的能力和权利。
4.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。
5.孩子的人生意义是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,所以,教育也要适应这个限制。
6.你的实现教育的过程,也是你的人生的意义之一。

还有很多可以引伸的。。。

Q:为什么要引用西方的教育方法?
A:很多原因。究其根本,近几十年,本土的教育研究是大大的落后了。不信的话,Google一下老一代大师们(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)的学习环境就有所了解了,我们现在所追求的,他们的年代已经开始实现了。
“有教无类”“因材施教”“学而不思。。。思而不学。。。”等等百千年前的教育理论,四岁开蒙的教育实践,咳,不说也罢。
不可否认,西方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,给予了教育学很大的助力。也是我们可以引用的他山之“玉”。

Q:天才是什么?
A:这个词现在已经用得太“滥”了,“天才”培养的书也可谓汗牛充栋了。其实天才只是人群中的一些“例外”而已,和另一个极端的“例外”一样。
我比较喜欢英文的“gifted”的叫法,“天才”不过是承受了某些特殊的恩赐“gift”而已,不是培养而来的,有些“生而知之”的味道。而且,现代的研究把人的智慧分成许多方面,天才也只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比较普通人突出而已。IQ测试便是用于甄别的一种方法。但是研究表明很多“聪明”的孩子的IQ也会和“天才”一样高。

Q:那么天才不用教了?
A:如果天才不用教,迟早也会“江郎才尽”。而且天才并不意味着容易被教导,相反,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教。因为他/她的学习习惯,学习的进度与普通的学生迥异,还往往更敏感,更顽固,更多问题。想想看如果叫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有多困难,天才也差不多。

Q:蒙特梭利如何?
A:在现代的观点来看,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。但是从他的理论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方法,模式确实是相当有效的。
蒙氏注重“自然”,但是,绝不是“不教”。他的关键在于如何的教可以使得孩子学得“自然”。比如他的教具,他的混合班等等。另外一个例子是“铃木”的音乐教学,他使得令大部分孩子望而生畏的小提琴教学,变得生动有趣,变得“象说母语一样自然”,也不是“不教”,也不是“不用练习”,而是“寓教于乐”。

Q:杜曼如何?
A:我比较喜欢杜曼,他的理论的可操作性很强,而且对孩子的发展过程的区分更细致更深入。比如对于婴幼儿各种行为能力的分析以月为单位,还给出上下限。如此精确的分析方法在蒙氏和铃木是不可能的。
他的理论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和大脑生理学的基础上,通过种种方法刺激大脑的反应,达到促进整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。他的理论绝不是某些“催眠”“心灵开发”理论的同伙,相反,他的理论是非常的科学可行。我对他的理论的总结就是:1. 刺激 2. 刺激的强度 3.刺激的频率 4.刺激的重复。对于每一个孩子,所能够使用的设定也是不一样的,只能“因材施教”了。

Q:孩子太小,教了也记不住。
A:对。也不对。学习就是为了忘记。要不然,电脑一定强过人脑。教,更多是教给孩子思维的能力,判断的能力,想像的能力。。。,这些他/她们是永远忘不了的。

打字太累,下回再续。

2009年5月15日

关于一篇讨伐应试教育短文的读后感

去李网看了看,遗憾没有找到原文。不过我觉得原文为了表达他/她的意思,有些“过”了,矫枉过正的过。本意是好的,倒是让人觉得假了。为了证明我没有乱说,把我的观点列在下面了。我们可以教小孩子很多东西,但是很重要的是,我们的方法。我们的存心,他们慢慢才会体会,但是我们的方法,他们马上可以学会。

李网的很多讨论都不错的。在国内的,确实父母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
btw. 作为例子的外国的小学功课,比 Joseph 的功课要难,而且多。javascript:smilie('汗')

最初由第7149楼 的 上海悄悄 发表:
假如你出生在三千年前,你如何证明地球不是平的,而是圆的?

转自李网,马可——


我任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,有一次给孩子们提了个问题:“假如你出生在三千年前,你如何证明地球不是平的,而是圆的?” 理论应该是实践的总结,简单的问这个问题似乎也有些“应试”的味道

这个问题引发了火热的讨论。

有同学说:“太阳是圆的,月亮是圆的,因此我想地球也是圆的”。
立即有人反驳:“那是科学猜想,不是科学证明”。
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,不是平的,同学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案。

方案一:眼见为实
有人说:“古已有孔明灯,可以造一个巨大的热气球,升上天空一看,再环球一周,便眼见为实了!”
马上有人反对:“热气球升不了那么高,看不到圆地球,只会看到平的地面;而且热气球受地心引力影响,会随地球自转而转动,无法实现环球。”两个反对的理由是错的。可以拿一个篮球做示范,看到的是圆,而不是方。

方案二:笔直向前
有人说,“立一个桩,一直朝固定方向直线前进,如果回到立桩,证明地球是圆的”。大家反对:“地球是方的,也能绕回到立桩。” 此“方”非彼“方”,显然改变了论题,老师应该指出地球的方指的是“平面”。可以趁机带出平面与立体。

方案三:建等高立柱
有人提出,在地表建等高立柱,一直沿直线建下去,如果地是平的,应该一直能看见立柱,即使立柱远到看成一个小点,夜晚应能看到立柱上的火焰。而地球若是圆的,将逐渐看不到立柱和火光了。
反对者说:“地球可不是光滑的乒乓球,地表有高山峡谷,高原、平原、盆地,地势多复杂!”建等高立柱的主意就被否定掉了。能够提出等高柱的应该是“应试”的书本中教出来的孩子。

方案四:眺望大海
为了避开复杂的地表,又有同学提出,造一艘大帆船,桅杆足够高,远眺它从海平线驶入视线,应会先看到船帆的小半、一半、大半……最后现出全部船身,这证明地球表面是曲线的。
有人提出异议:“理论成立,但无法操作,三千年前没有放大镜、望远镜,无法看帆船的出现过程,远处的船只是一个小点而已。”老师和同学们看来应该去海边实地看一看,而不是“想象中。。。”

方案五:月相
有人说,月的圆缺就能证明地球的形状。
细思量,将太阳、地球、月亮的位置关系一画,发现它仅能证明月球的形状。大错特错!

方案六:月全食
又有一个方案,观察月全食的过程,从满月渐变为弯弯的月芽,月食过程会切出规则的弧线,可证明地球是圆的。若地球是平的或是方的,应该会看到切出有地球方角的月亮,或切出的是有着一条直线的一系列弓形。

有同学反对说,“即使月食过程会切出规则的弧线,满月渐变为弯弯的月芽,并不能证明地球是圆的。谁说地球不是圆的就是方的,而不是其它古怪的形状。假设地球是一个带有长长尖角的球体,我们可能会看到与现实相同的月食过程!假设地球是其它不规则形状,月全食时,我们没准儿会看到不可思议的古怪月亮。”

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有创意,在大家都围绕地球方圆的问题团团转时,他的思维却不被题目禁锢!这位创意同学天马行空的言论,引发满场欢笑。
同学们谁也没亲眼见过月全食,观察月全食又比较难等,大家又开始寻找新办法。

如果能够明白月食,地球还能不是圆的?!不是非得要月食,方案五,是同样的思路。

方案七:利用阳光和影子
最后,有同学想到了利用阳光和影子。
有位同学提出,取相同的物体,比如同样长的木棍,同一时间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测量木棍影子的长度。如果地球是平的,同一时间相距数公里远的木棍投下的影子长度应该始终一样;而如果木棍的影子长度不同,证明地球表面是曲线的,地球是圆的,而不是平的!

这个方案令我吃惊,不,非常震憾!因为他的方法与古希腊哲学家埃拉托斯内斯的方法一致!当年,通过影子的角度,埃拉托斯内斯推算出地球的圆周约为25000英里,这个数字只比实际差了不到100英里。

这是我认为本文最“假”的一段!javascript:smilie('狂怒')为什么?因为这个方案太完美了。特别是“同一时间” 和 “数公里”, 而且自动忽略方案三的地面不平。我只能说“太”完美。

备注:
马可的学生们是传统应试教育中掉队的一群,他们普遍厌学,作业抄、考试抄,多数一窍不通。


为了一个“震聋发聩”的结论,而“作”了这一篇文,不应该啊!